时间: 2025-03-16 00:41:53 | 作者: 不锈钢滤芯
昨日,我写了《给城市树木穿上毛衣,让我想起云南兵团的刘红鹰》。另一个支边女知青万姐回复了我。
时刻:90时代中期的一个下午,建行杨家坪某储蓄所,快下班时,一个女子来开户。万姐给她办理完后,昂首问:
万姐心里跳了一下,“70时代我在云南从报纸上看到过这一个姓名,莫非真是她?”万姐给柜上告知了一声,锁上防盗门追了出去。
刘红鹰说她回城后,进省建八公司当工人。日子过得欠好,父亲有病,自己带着孩子,人累,心也累。
她想换个好点的工种,但人家不买账,“白班要上班,晚上去读成人大专,太累了,只能坚持着”。
1974年,刘红鹰代表云南兵团10万知青,到会省先代会;1975年,她又成为云南省人大代表,到会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人大。会上,周恩来总理最终一次作政府作业报告,并第一次提出农业、工业、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(四个现代化)。
坐在人民大会堂里,刘红鹰心境是激动的。那年她20岁出面,正是芳华兴隆时期,专心想尽自己最大的尽力,把作业干好。
刘红鹰是工人的女儿,正直,朴素,没心眼,也不会钻营。按她其时的条件,在兵团混个一官半职不是没可能。
回城后,连累就大了。成婚,生子,父亲患病,作业劳累,她想凭曩昔的身份改变命运,但他人不相信;她把保存无缺的在北京参与四届全国人大的文件拿给单位看,却被认为是假的。
周围的人都说她是脑子有问题,神经病,“我去读成人大专,便是要证明给他人看!”
万姐说那是一双劳动者的手,一看便是累出来的,从十六七岁开端,就没有中止劳动,“尽管我很怜惜她,却帮不上半点忙”。
刘红鹰,原云南生产建设团一师二团(春风农场)八营十三连重庆女知青。1973年冬季,一场稀有的特大寒流侵袭了亚热带的云南垦区,西双版纳气候史上,第一次呈现了“零下”纪录。
始产于亚马逊河盆地雨林中的橡胶树,历来就只与高温高湿作伴,它不耐寒。当寒流来袭时,版纳的橡胶树在哆嗦、掉叶、枯茎、断折,成片成片地死去。
刘红鹰是个顽强的妹子,看着冻伤的胶树很疼爱,决然把自己的新棉衣拆开,把被子扯开,扯出大把的棉花,包在胶树冻坏的创伤上,又用新鲜的牛粪拌黄泥敷创伤,总算保住了她办理的几十株小树。
在我国,西双版纳是能够栽培橡胶的亚热带,可偏偏遇上了寒流,这本来是小概率事件。
但那个时代,兵团需求典型、更需求打气。刘红鹰的业绩被扩大了。本来朴素的爱情一旦抹上某种颜色,就开端斑驳陆离。寒流本是不行抵抗的自然灾害,却偏要规划成谋事在人的喜剧……
刘红鹰告知万姐,她父亲就住在储蓄所邻近,自己来存点钱,是为了方便给父亲看病。说罢,仓促走了。
那一瞬间,万姐悲喜交集。后来,省建八公司也垮了,刘红鹰下岗后,又去了哪里?